找到相关内容1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逻辑与佛教伦理初探

    原理:新的论述方法》一书里对算术系统进行公理化。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《数学原理》一书,标志着现代逻辑走向成熟。罗素的弟子维特根斯坦写作《逻辑哲学论》,《哲学研究》探讨了逻辑与哲学的关系。维也纳小组建立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338227.html
  • 噶夏噶当佛塔艺术

    International Style:12-14)》,维也纳,1998年,121~132页)直接就是尼泊尔、比哈尔和孟加拉艺术的再现。从人体比例、站姿、服装、冠、珠宝、眼睛和身躯的外形、造型、彩色颜料、背景惯例及其它特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1743385.html
  • 法显与《法显传》:研究史的考察

    译本所使用的语言一种是印度的现代语言,一种是法显曾经访问过的国家的语言。与欧洲和日本语的译本相比,《法显传》的印地语和尼泊尔语译本在印度和尼泊尔出版,应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。  另一条消息是,维也纳大学的...

    王邦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5843737.html
  • 科学能认识到真理吗?

    东西,“事实”它就应该具有这个特征,才能建立他们所说的那种客观的真理。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。    实际上过去人们对这个也有点认识,但是有的人试图挽救这个东西。比如说维也纳经验主义派有一个哲学家叫卡尔...一种方法就是证实论,这是维也纳经验主义派别提出的一个观点,他们认为一个全称陈述虽然不能从归纳得出来,但是提出来以后,可以通过把它演绎成一个个特称陈述,比如说把“所有的人都有死”,变成一个个特称句子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144283.html
  •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

    为逻辑论式,那么吾人就能够清楚了解龙树思想。  如塔克所指出,以罗宾孙为代表之中观诠释的「分析转向」其实是本世纪前叶西方哲学思潮由观念论转向罗素、摩尔、艾耶、及「维也纳学派」的逻辑经验论的反映。在印度...

    林镇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20.html
  •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

    ,赴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筹备会,会后返沪。12月,应邀参加以宋庆龄为团长的和平代表团,出席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会议。会后取道莫斯科回京,返上海金刚道场。  1953年,能海法师在上海举行大威德灌顶二坛,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046071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4)

    佛教文库》。形成佛教研究中的维也纳学派。  1899年 日本西本愿寺的薗田宗惠在旧金山建寺布教。  1900年 前沙俄瓦西里也夫著《佛教及其教义、历史和文献》等。  1901年 中国杨文会创金陵刻经处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447053.html
  •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这种说法是根据第三维也纳心理分析学派傅朗克的“意义治疗学”而来,傅朗克将人的生命存在分成三大层面,即身体活动层面、心理活动层面、意义探索层面等,傅伟勋则扩充为生命存在的十大层面,即身体活动层面、心理活动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048097.html
  •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——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,任何意义的探索,最后必然指向于“终极真实”,以无比存在的勇气肯定生命的终极意义,进而化成生命应对生死的“终极目标”。傅伟勋的这种说法是根据第三维也纳心理分析学派傅朗克的“意义治疗学”而来,傅朗克将人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949425.html
  • 西藏生死书介绍

    力量让缺陷圆满,完成自己的希望。第三是意义治瘵法,一位维也纳心理学家法兰克尔,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件遭遇都是有意义的,碰到挫败时,没有智慧的人被击垮了,但有智慧的人会认为挫败是有意义的,因为从失败中可以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550229.html